中共在抗美援朝中如何化危为机?
发布日期:2025-04-13 16:39 点击次数:116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9月,美军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一路败退,美军兵锋直指鸭绿江。同时,美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正面对峙,这是一个极大的危机。
如何应对危机?要不要出兵援朝?在当时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意见非常不一致。1950年,美国工农业总产值为2800亿美元,而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00亿美元。美军拥有经验丰富的空军,而解放军的第一支空军队伍才刚刚成立。美国拥有原子弹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一个军仅7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就有1000多门,而人民解放军平均一个军才有这样的火炮36门,东北边防军一个军最多也只有190门。正是因为中美纸面实力上的差距,当时中共领导层多数人都不赞成出兵。理由主要是:中国刚刚结束战争,经济十分困难,亟待恢复;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进行,土匪、特务还没有肃清;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更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等等。总之他们的意见是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打这一仗。毛主席让大家着重摆摆出兵的不利情况后,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在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武器专家吴本正曾问中共领导人,“你们根据什么认为,我们跟美军作战能够打赢?”全场无声,周总理站起来,走到他身边,握了一下他的手,说了这么一句话:“因为只有打赢,中国人才能生存下去。”这就是一种保家卫国的绝对信念,因为这种绝对信念,抗美援朝才得以成为事实。任何事情,只有正面面对,硬着头皮顶住,才有可能化危为机。
抗美援朝对中国来说,确实是很艰难的。但正因为艰难,中国才因为这一次的胜利赢得满堂彩。
最初,志愿军作战确实像毛泽东所说,“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发挥自身近战、夜战、白刃战、山地作战、穿插迂回等优良的作战风格,先后打赢了三次战役,将美军从鸭绿江赶回了三八线。但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成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后,他琢磨出了志愿军“礼拜攻势”的作战规律,捕捉到了志愿军的后勤短板,并制订了针锋相对的“磁性战术”,给志愿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汉江阻击战、铁原阻击战意味着志愿军和美军彼此都了解了对方的战术,真正的较量才开始。
志愿军长于运动战,短于阵地战,在美军的“陪练”下学会了坑道作战,大幅度抵消了美军在装备上的优势,降低了自身的伤亡率;志愿军前线英勇拼杀,但因为缺乏空军掩护,其后勤补给线经常会遭到美军的狂轰滥炸,为保护后勤补给,志愿军成立了专门的后勤部,由副司令员洪学智担任后方勤务司令,想尽各种办法,建成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同样,因为缺乏空军,中国空军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长起来了,同时成长起来的还有铁道兵、装甲兵、汽车兵、工兵、炮兵、防空部队等。抗美援朝前,解放军基本以陆军为主,等战争结束后,已经有了多兵种联合作战的雏形了。另外,当抗美援朝进入长期阶段时,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军委决定,国内部队以军为单位,由国内调往朝鲜轮番作战,这就使很多部队都能与美军直接交战,并从现代化战争中学习经验,增强自身战斗力。像在国内并不算出名的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后来回国后全员改为空降兵,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流主力。
在长期曲折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形成了一个信念:在一定条件下,坏事能够变成好事,大敌压境,国难当头,往往能够成为唤醒民众,组织民众,推动各项革命事业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抗美援朝战争确实教育了全国人民。当时在全国掀起抗美援朝的宣传热潮,人民群众以游行、集会等多种形式表达对美国侵略行径的义愤和对志愿军的坚强支持,宣传运动深入到每个街道,每个乡村,每个家庭,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党和国家的意志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当时我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但是全国人民积极捐献飞机,大炮,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五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可以购买战斗机3710架。同时,北京,上海,沈阳,重庆等地的工商界人士先后召开抗美援朝大会,制定爱国公约,表示不欠税,不逃税,不投机,不倒把,努力增加生产,沟通物资,保证供给,为抗美援朝贡献力量。“边打边建边稳”,在全国民众的团结一致下,国民经济的恢复,不但没有因为抗美援朝而被延误推迟,反而在抗美援朝运动以及同时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表现出蓬勃的生机,金融和物价持续保持稳定,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工作也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全国解放时,国内还有土匪200万人,但1950年清匪150万人,1951年各省又清匪48万人,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同时,到1951年8月底,全国在三亿一千余万农业人口的地区内完成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升了农民购买力,城乡交流也更加活跃。这一切,为进行大规模的五年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战争初期,苏联并不看好中国,他们也不愿意为中国志愿军提供空军支持,但志愿军以一次又一次战争的胜利让苏联刮目相看,他们积极帮助志愿军训练空军,给志愿军提供喀秋莎等先进武器。战争结束后,苏联积极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首批合作就敲定了156个大项目。同时,其他国家也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在国际上也多了很多朋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如何化危为机?很多人会认为需要很多方式方法,但真正重要的就是信心、信念,甚至是信仰。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的武器专家吴本正算出了中美武器装备的优劣长短,却没有算出中国人民的“人心”。当一个创业者的信念足够强大时,就可以影响无数人升起信念,然后才能从危机中看到机遇,从而成就事业。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讲话中,毛泽东对抗美援朝做了总结,“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靠什么得来的呢?刚才各位先生说是由于领导的正确。领导是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群众想办法。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当抗美援朝教育了全国人民时,危机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机遇!
上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没有了